瓦房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瓦房店市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瓦政辦發〔2021〕51號
發布:2021-09-16 10:50:00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軸承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瓦房店市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瓦房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9月16日
(此件公開發布)
瓦房店市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做好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關于做好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1〕44號)、《遼寧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2021年度)》和《大連市2021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等相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概況
瓦房店市地形地貌條件復雜,降水時間和空間分布極不均勻,自然因素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導致瓦房店市范圍內的突變型地質災害時有發生,雨季尤為嚴重,各地泥石流均進入活躍期,隨時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據2021年汛前地質災害排查及以往地質災害資料統計,潛在地質災害隱患點187處,泥石流70處、崩塌87處、滑坡8處、地面塌陷22處,險情以中小型為主,個別為大型,危害程度分級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威脅人口總數8591人,威脅資產總數約2.479億元。
二、2021年瓦房店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和災害類型
我市多山巒丘陵,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復雜,加之近年氣象條件反常,決定了地質災害的不可避免性。預測今年地質災害的發生類型仍以山區淺表層風化殘坡積土層、強-中風化巖石崩塌、滑坡、滑坡-泥石流復合發生為主,由地表涇流急速匯水產生的泥石流也有一定的發生概率。做好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的各項工作,尤其是連續降雨期和臺風等突發性強降雨時段發生的概率較高。此期間應加強地質災害的巡查、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
三、瓦房店市地質災害點的分布及概況
瓦房店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地質環境制約和各種因素及人類工程活動影響,泥石流是瓦房店市危害最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之一。
泥石流地質災害點分布:瓦房店市共發現70處泥石流地質災害點。險情等級特大型4處、大型20處、中型33處、小型13處,威脅人口6247人,威脅財產21750萬元;危害程度特大型1處、大型3處、中型20處、小型46處,分布集中。約90%的泥石流分布于該市東北部老帽山地區的許屯、萬家嶺、松樹等三個鄉鎮,且大多為中易發程度以上;另10%泥石流零散分布于其它各鄉鎮,大多為低易發。
崩塌地質災害點分布:瓦房店市內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共87處,險情等級中型13處、小型74處,威脅人口444人,威脅財產1199萬元;崩積物多呈倒石堆狀沿人工修建道路、建筑物等人類工程活動形成高陡斜坡崩塌隱患點坡腳堆積,從地域上分布來看北部老帽山中低山丘陵區較為密集,向南逐漸減少。
滑坡地質災害點分布:瓦房店市內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共8處,險情等級中型3處、小型5處,威脅人口44人,威脅財產200萬元;其主要為分布在丘陵坡麓地帶、微地貌多為階狀、直立狀陡坡。斜坡坡度一般在40°~85°之間,為順向斜坡。
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點分布:瓦房店市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隱患為采空塌陷和巖溶地面塌陷地質災害,現有21處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隱患點,威脅人口1856人,威脅財產1639萬元,分布在李官鎮華銅礦采空區、瓦窩鎮日升昌鐵礦采空區(隱患點)、崗店煤礦采空區,以及三家子巖溶分布區,采空塌陷和巖溶地面塌陷地質災害仍有引發新的地質災害的可能。
四、地質災害重要防治區域和對象
根據《大連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1-2020)》,瓦房店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87處。市內的住宅小區、交通主干道、鄉鎮人口集中處、老帽山泥石流區、華銅礦地面塌陷區、地質災害評估危險性中等以上的建設項目等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對象。
五、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治措施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和市自然資源局依據相關規定,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一是將地質災害隱患點納入群測群防體系,實行專人負責制;二是設立標準地質災害警示牌;三是發放、宣講、上墻“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防災避險明白卡”;四是加強地質災害巡查、監測;五是加強地質災害防災知識宣傳,并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六是對危害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且治理費用又遠小于預期損失值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依據輕重緩急,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實施治理工程。另外,政府及有關部門還應針對不同災種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實行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各單位各負其責的管理體制。瓦房店市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鄉鎮政府主要領導是鄉鎮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將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搬遷避讓、工程治理和基礎調查等各項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單位,完善領導責任制,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
(二)以防為主,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及有關部門要認真執行汛期地質災害值班、災情險情速報和應急調查處置等工作制度,重點落實危及人口密集區、重大工程設施及重要名勝古跡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預報、疏散、應急搶險等措施。要健全完善汛期地質災害值班網絡,發布橙色以上氣象風險預警要實行24小時值班。在出現地質災害險情或發生災情時,要迅速出動開展應急調查、處置和報告工作,及時組織危險區內的居民疏散、撤離,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生命財產損失。
(三)加強監測預警,大力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要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提升預警水平。市自然資源局要與氣象部門加強聯系,及時準確地把災害險情通知到受威脅對象。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建設,嚴格落實群測群防制度,調整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落實監測人、防災責任人,層層簽訂防災責任狀,建立基礎臺帳,做好記錄,提升群測群防水平。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災害隱患點,要逐一確定預防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及聯系方式。
(四)加強監管,避免人類工程建設引發地質災害。市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要依法加強對主城區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和建成后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監督管理力度,堅決制止可能導致重大地質災害的違規工程,監督責任單位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工程建設引發地質災害。對已經造成危害的,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督促責任單位負責治理到位。
(五)加強宣傳演練,提高群眾防災自救意識和能力。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與市自然資源局要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和應急演練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5.12”防災減災日等時機開展宣傳咨詢活動,特別是對受地質災害威脅的重點地段的廣大群眾,要切實加強人民群眾地質災害防災避險知識的普及,提高全社會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和法律意識,具體要做到讓每個受地質災害威脅的重點地段的群眾都熟練掌握怎樣避險,全市各泥石流威脅區域的群眾要通過宣講、演練知道怎么跑、往哪跑。鄉鎮政府要全面掌握本地地質災害情況,切實增強災害防治及搶險救援指揮能力。
(六)加大投入,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單位要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確保地質災害調查、監測預報、搶險救災所必需的交通、通訊、物資器材和工作經費。要給群測群防責任人配備必要的監測設備和給予適當補助。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制定地質災害應急處置保障物資儲備方案,確保地質災害應急物資儲備和快速反應。成立保障物資儲備領導小組,建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制度;進行人員配備調整,充實地質災害應急處置人員,并在工作中并進行培訓,提高應急人員的素質;對各類物資及時進行補充、更新和備案,以保證突發地質災害事件發生時,應急物資的供應有力,人員反應及時。
(七)加強評估,規范配套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管理。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相關制度。對未處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工程建設本身也不能引發地質災害的建設項目可申請免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配套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管理。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或遭受地質災害的建設項目必須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并按“三同時”制度進行檢查驗收。
(八)建立數據庫,加強應急處置裝備的儲備和管理。市自然資源局要加強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裝備儲備管理工作。要做到統籌規劃,分級實施;專人負責,統一調配;結合實際,節約實效。要保障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通暢,應急處置裝備可以及時到達現場,保證專業技術人員可以順利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市自然資源局要主動與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有關經濟區應急管理部門聯系,接入應急物資儲備管理平臺,掌握可共享應急物資的種類、數量、儲備地點、儲備點管理人聯系方式等信息,并單獨建立數據庫。